"一架未实名登记的无人机闯入机场禁飞区,航班大面积延误——操作者被拘留时辩解:“我不知道飞无人机还要考证。”这样的场景即将成为历史。
2025年6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将无人机“黑飞”明确列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该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违法者最高面临15日拘留。
“黑飞”界定与处罚标准全解析
2025年6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这部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法律,此次修订对无人机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管理作出了进一步明确规定,其中无人机“黑飞”等行为增列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给予处罚。
第四十六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关于飞行空域管理规定,飞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或者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升空物体,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飞行、升放前款规定的物体非法穿越国(边)境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七十六条: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或者偷开他人航空器、机动船舶的。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空域分级管制:真高120米以上、人口稠密区飞行需审批,250克以上无人机强制实名登记。
✅ 必持证群体:
物流公司运营主管(航线审批刚需);
文旅景区飞行表演队(密集空域安全责任);
农业合作社飞手
用无人机参加商业活动的;